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新聞 活動通知 活動報道 文章匯編 歷史史料 我要捐款 購買紀念品 加入和統會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文章匯編
紀念辛亥革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李紅衛
華中科技大學大芝加哥地區校友會會長
2011年10月30日

今年是公元2011,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一百年了,回顧歷史,我是非常激動、感慨萬分。我們華中科技大學主校區位於中國的湖北省武漢市,正是辛亥革命的武昌起義的發源地,辛亥革命的精神熏陶了我們這些學子。我曾到武漢第一座長江大橋下的、在武昌區的首義廣場,拜謁了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進逼,封建統治日益腐敗,祖國山河破碎、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不停地去探索中華民族獨立和復興的道路,在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的領導下,集聚在「振興中華」的旗幟下,終於在公元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征程。

我們一起來回放革命先烈在1911年的輝煌壯舉。

1911年 1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負責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  

1911年 4月8日 溫生才擊死廣州將軍孚琦,溫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黃興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組成皇族內閣,以慶新王奕為總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頒布鐵路國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學社在武昌小朝街設立機關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學會和共進會在武昌召開第一次國體聯合會議。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後就兩國體聯合再三會議協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風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1911年 7月 漢口《大江報》發表《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亡中團者和平也》二短證。大江報館被查封,報社主筆詹大悲、何海鳴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陳敬岳在廣州炸傷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會在成都及附近各州縣發動罷市、罷課。

1911年 9月7日 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蒲殿俊、羅綸等,槍殺請願群眾,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  

1911年 10月9日 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調配炸藥,不慎引爆。蔣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機關部決定當夜起義。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就義。晚,武昌起義爆發,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軍政府成立,舉清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是日晚,漢陽,漢口駐軍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清廷諭令蔭昌、薩鎮冰率水陸兩前赴鄂鎮壓起義。  

1911年 10月12日 孫中山在美國獲悉武昌起義,「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而後歸國。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詔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駐漢口各外國領事館宣告「嚴守中立」。到同月22日駛抵武漢江面的英、德、美等國軍艦達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軍進攻漢口劉家廟。陽夏戰爭開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長沙起義,成立湖南軍政府,舉焦達峰、陳作新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義。27日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以張夙為大統續。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義。次日成立九江軍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黃興、宋教仁等從上海乘輪抵武昌,黃旋赴漢口前線督戰。  

1911年 10月28日 湘軍第1協王隆中部率領首批援鄂軍1700多人出師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於11月4日開抵武昌。後另有甘興典等部湘軍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鄒容和革命軍起義,成立山西軍政府,舉閻錫山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義。11月3日成立雲南軍政府,舉蔡鍔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載豐以宣統帝名義下詔「罪己」,並開放黨禁,赦免黨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義。11月1日成立江西軍政府,舉吳介璋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發生兵變,焦達峰、陳作新被殺,譚延闓繼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軍攻佔漢口,民軍退守漢陽、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內閣辭職。清廷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戰時總司令。黃興等隨即往漢陽設戰時總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貴陽起義。次日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以楊蓋誠為都督;另設樞密院,以張百麟為院長。

1911年 11月3日 陳其美、李燮和等發動上海起義。6日成立滬軍都督府,舉陳其美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黨人數十人被捕遇害,計劃於次日發動的開封起義流產。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義。7日成立浙江軍政府,以湯壽潛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蘇州和平光復,成立江蘇都督府,巡撫程德全改稱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吳祿貞在山西娘子關與閻錫山等會晤,議組燕晉聯軍,準備舉兵直搗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廣西宣布獨立,改撫署為軍政府,以巡撫沈秉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吳祿貞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石家莊。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推巡撫朱家寶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洪都督電起義各省,請派代表到武昌會議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廣東獨立,推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都督;因張逃,復推胡漢民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義。11改督署為福建都督府,推孫道仁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蘇、漸都督聯電滬督,倡議於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滬督陳其美隨即於13日通電各省,請派代表赴滬籌組臨時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凱派蔡廷斡、劉承恩等人武昌誘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籌等艦自漢口前線下駛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舉為會長。16、17日吉林、黑龍江國民保安會相繼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鏡清、保民等十餘艦在鎮江起義。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內閣總理職。  

1911年 11月13日 山東宣布獨立,以巡撫孫寶琦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孫於同月24日宣布取消獨立。浙江、江蘇、鎮江、福建、山東、湖南、上海七處代表在滬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1911年 11月16日 黃興指揮民軍自漢陽反攻漢口,次日敗退漢陽。

1911年 11月22日 重慶宣告獨立,成立蜀軍政府,以張培爵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聯軍會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軍在資州起義,殺端方,回師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獨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以諮詢局議長蒲殿俊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電各省都督,告以漢陽失守,請速派兵來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省代表會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開第一次會議,議決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由鄂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

1911年 12月1日 鄂軍政府與袁世凱簽訂停戰協議。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會正式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臨時政府設於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滬各省代表開共和聯合會大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推大元帥組織臨時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會議決議和條款四條,以伍廷芳為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次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議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軍開代表會,公舉程壁光為海軍總司令。海軍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談」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議事廳開始舉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國駐滬總領事照會南、北和談代表速定和議。

1911年 12月25日 孫中山歸國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會在南京開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凱拒絕接受「南北和談」商訂的國民會議召集辦法。

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袁世凱准唐紹儀辭職,並電告伍廷芳以後直接電商南北和談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隸灤州新軍起義。

1912年 1月2日 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1912年2月 滿清皇帝退位,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合法取代滿清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近代長達270多年的腐敗屈辱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前後的一系列事件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係等都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對中國的外交,中國的邊防形勢都有重大影響。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後產生的北洋政府,在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提高國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鬥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族獨立的第一槍。

從1911年到2011年,中國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抗日戰爭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廢除不平等條約,朝鮮戰爭、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珍寶島戰鬥、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實現了收復香港和澳門的主權,實現除了台灣以外中國領土的統一。

第二,雖然歷經坎坷,在面對外國對中國的全面封鎖下,在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斷的探索和修正錯誤中,終於找到快速發展經濟和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的道路,自1979年以來的30多年中,中國和平地走完了西方國家的100年才完成的工業化過程。載人航天、高速火車、船舶工業、航空工業、核工業、信息科技、農業科技、深海探索、近海採油、普及義務教育、龐大的高等教育系統、僅次於美國總長度的全國高速公路等等,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為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的國家。

第三,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文化強國的戰略,為中國5000多年的文明繼續繼承和發揚光大,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舉措。

革命先烈已為我們完成了革命,我們海外華人可以為中國的和平統一出力,為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出力,為中美兩國的文化交流出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

2013©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