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新聞 活動通知 活動報道 文章匯編 歷史史料 我要捐款 購買紀念品 加入和統會 關於我們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文章匯編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 — 芝加哥和统会《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座谈会》

李红卫

大芝加哥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共同会长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河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

2017年6月17日

尊敬的中国驻芝加哥洪磊总领事、各位侨领、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无比的决心、无比的斗志,披荆斩棘,战胜无穷无尽的困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统一而不懈地奋斗!

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的殖民地和平地回到中国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的殖民地和平地回到中国祖国的怀抱。

我们现在离这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统一的梦想的实现是越来越近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大陆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衡量,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中国的GDP是21万亿美元,美国为18.5万亿美元,已是世界第一。在哈佛大学的国家安全课中列了25个经济指标,估计中国什么时候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超级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生产国或市场。大多数学生都吃惊地发现,根据所有这些指标,中国已经超越美国)。 大陆的一带一路的宏伟的战略规划,将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发展的大格局,我们中华民族将引领世界的大发展。英国渣打银行在2011年预计,中国大陆在2020年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前世界银行总裁James Wolfensohn在2010年预计,在2030年,全世界的三分之二的中产阶级将在中国大陆。加上台湾、香港、澳门,整个大中国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俱往矣,旧中国和中华民族屈辱的时代!俱往矣,香港屈辱的殖民时代!我们中华民族挺直胸膛、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气势如虹!我高兴、我流泪、我感动!

一、香港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香港岛是全港的发展核心;地理环境上则由九龙半岛等大陆土地、以及263个岛屿构成。面积为1104 平方公里。 公元前214年,香港被秦朝纳入中国版图。

1841年1月26日, 查理·义律占领香港岛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清朝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18日, 《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给英国
1898年7月1日,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给英国
1941年12月25日—1945年8月15日(三年零八个月), 香港被日本占领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于1972年3月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该委员会随即作出决议,并经1972年11月第27届联大批准,将香港、澳门从联合国有关殖民地名单上删除。

20世纪80年代初,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上议程。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我国政府从1982年9月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中国,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在2014年约有724万人口,其中绝大部分为华人,外籍人士占 8%。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50人
粗略出生率(每千人): 8.6人
华人占人口比例:91%
其他国籍人士主要为:
菲律宾人(共168850人)
印尼人(共165170人)
印度人(共28920人)。

香港的法定语文是中文和英文。
法定货币:港元
本地生产总值:21,446亿港元(2014年)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310,113港元(2014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3.7%(2014年)
劳动人口:388.6万(2014年)

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香港已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区之一。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年一直保持在92%左右。在服务业中,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贸易比重最大,大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65%左右。香港实行低税制,个人薪俸税超过免税额后按不同比例计算,最高不超过17%。企业利得税的税率为16.5%。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是世界主要银行中心之一。截至2012年底,香港有认可机构 200家,其中持牌银行155家。世界前100家大银行(包括香港本地银行)中有80多家在港营业。2012年底,香港银行总资产为14.86万亿港元。香港股市是世界上较有影响的股票市场。2012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达1547家,股票总市值达21.9万亿港元。香港是世界上第6大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2010年日均成交量近2376亿美元。香港现有3家银行发行港元钞票,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从1994年5月1日开始成为香港的发钞银行。香港从1983年10月17日起,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元汇率在1美元兑换7.75~7.85港元之间浮动。

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
目前香港是世界第10大贸易体。2012年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3465亿港元,其中,出口34343亿港元,进口39122亿港元。

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港口之一,2012年共处理2313万个标准箱,集装箱处理量居世界第3位;截至2012年8月底,注册船舶总吨位超过7800万吨。香港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2012年处理的货物总量为400万吨,航空客运量为 5650万人次。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历来态度(根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研究部原部长曹二宝的讲话【1】):

(1) 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各党派在实践上最早、最深刻、也最成功地处理了香港地区的特殊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香港在国家全局中的特殊认识,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成熟于抗战时期。1946年,毛泽东曾面对西方记者回答当时中共对香港的态度,第一,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第二,中国这么大都管不好,不急于收回香港这个“小地方”,第三,以后同过协商收回香港。

(2) 抗战第一阶段,八路军在港办事处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帮助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产生。第二阶段,香港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国际援助的主要渠道。当时的港九纵队还为盟军抗击日本提供重要情报,英军非常肯定港九纵队的贡献。抗战第三阶段,毛泽东决定不提出立即归还香港的要求,命令港九纵队撤出香港,同时同意在香港设立新华社香港分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政策发生改变。

(3) 新华社香港分社是现在中联办的前身。以上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非常清晰香港的作用,与英国的合作也是有基础的。同时,香港在解放初期成为文化人士集中的地方,现在的八大民主党派中的六大党派的总部当时均设在香港。共产党的一个决策两个部署非常有谋略,用全局观清楚了解当时香港的特殊性,并展开长期部署。

(4) 根据时任总理周恩来解释,“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即不要等待想香港的解放,要按照英国继续统治香港来布置工作。中国内地曾主动具体措施关怀香港同胞,如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菜篮子工程、三趟车工程,大陆也主张把香港作为外汇基地。“一国两制”指的是收回、管理、建设香港。 这两个方针都属于顶层设计,区别是前提和重点不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前提是不收回香港,“一国两制”方针前提是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重点在利用,“一国两制”重点在管理。二者也拥有共同点,都是求大同,存大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观念,是大的战略,都以香港不能成为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基地作为底线思维。

二. 一国两制

关于国家的结构模式, 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理事长朱显龙教授指出 【2】,

A. 联邦制

联邦制是指一些国家或政治经济实体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组合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而成员国保留各自的形态和一些权力,只是把涉及主权、防卫等方面的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行使。即联邦制国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地方权威,同时也允许中央政府拥有足够的权力来管理整个国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由一部成文宪法明文规定,“剩余权力”归各成员或者人民保留。按照这种理解,联邦政治体制的权力散佈於各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政治中心;独立与依存、竞争和合作,构成了联邦制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係的特色。

联邦制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 联邦有统一的宪法,有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最高的国家司法机关来管理全国的共同事务;同时,各成员国还有各自的宪法、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制度。
(2) 联邦的权力来自于各成员单位的授予,亦即中央的权力来自於地方的让渡;但被授予和让渡的联邦地位高于各成员单位。
(3) 联邦和各成员之间有一部分“共有权力”,也往往各有一部分“专有权力”或“剩余权力”,即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归各成员国,各成员国领导地方政府,也在联邦宪法的框架内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制在保证联邦行使国家的立法、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国家权力的同时,又规定各成员国享有较大范围的自治权。
(4) 联邦是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有共同的国籍,联邦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但有些国家允许其成员国享有一定的外交权,联邦国家的公民既有联邦的国籍,又有成员国的国籍。
(5) 具有统一的经济关係,各成员国在贸易、财政、金融、货币等方面服从联邦的统一管理。

前苏联、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瑞士等国家实行联邦制。其中,美国是最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它除了联邦政府有自己的宪法、中央政府、国会和联邦法律外,50个成员国(州)也都有自己的宪法、中央政府、议会和法律。联邦政府无权干预各成员国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所以在全美共有51部宪法、51个中央政府、51套法律。也就是说,美国的联邦体制是国中有国,但对外则由联邦政府统一行使国家的主权,在国际舞台上只有一个声音。联邦政府实际上是各成员邦政府共同的外交部和国防部。

根据联邦单位的不同成分,联邦制国家可以分為两种类型:在地方自治基础上组建的联邦制国家和在民族自治基础上组建的联邦制国家。前者如美国、德国等,这类联邦制国家不受民族因素的直接影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后者如前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这类联邦制国家受民族关係影响较大,国内民族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民族矛盾激化,可能导致联邦解体而重新组成民族独立国家。

B. 单一制

单一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指国家按照地域分成若干行政单位,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单一制实际上就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权机关;地方行政单位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代表中央政府在本地行使国家权力,重大决策由中央掌握,地方政府往往只有执行权和建议权,而且其权力源於中央授权,其本身并无“天生”的权力;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央政府根据统治需要,按一定原则进行区域划分的结果,国家主权先於各个行政区划存在;地方行政区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徵,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 综合眾多学者的观点,可将单一制的主权特徵归纳為以下五个方面:

(1) 从法律体系来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法律。
(2) 从国家机构组成来看看,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统。
(3) 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来看,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地方政权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和自治单位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力;一切大政方针,全由中央政府决定,整个政府体制实行层级控制,下级服从上级,各级服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管辖的区域、权力的大小、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全由中央政府决定或同意;对於地方政府不适当的行政行為,中央政府有权加以撤销。
(4) 在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某种程度的地方自治。
(5)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中央政府无论对内对外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只有一个主体资格,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单一制的以上特徵,乃传统与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不过,某些多民族、歷史复杂的单一制国家,虽然强调中央集权与统一领导,但也存在一些地方自治单位(self-government),允许个别地方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此举目的在於更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体做法是,中央政府授权一定区域的人民可自己选举產生代议机关和地方政府,自主管理本地方的地方性事务,中央政府一般不予干预。但这种自治是有限的,不仅地方自主权要获得中央许可、授权、监控,中央政府可随时根据需要收回这种授权,而且地方没有自决权(self-determination),不能单方面决定脱离中央政府而宣佈独立。

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关係和权力集中的程度,单一制国家可以分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两类。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的统治权集中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接受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地方官员一般由中央委派或由地方选举產生,但需经中央批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隶属关係。非中央集权型单一制:除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外,地方政府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行政自主权,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面的监督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从现代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走向来看,传统的中央集权型结构形式日益為非集权结构形式所取代。

世界上大约有80%以上的国家实行单一制,包括中国、法国、英国、日本、斯里兰卡、伊朗、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等一些国家在内。其中,法国是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法国地方政府包括各大区、省、市、镇及海外领地等,法国中央政府通过人事监督、监督、财政监督、行政法院监督等具体形式,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并保持着高度的控制权。英国则是典型的实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英国有悠久的地方政治的传统,法律明确规定了地方政治的权限和范围,英国地方自治并非高度的完全的自治,而是在中央政府控制下的有限自治,中央政府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财政等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监控。

C. 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

中国单一制的内涵与特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 中国只有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国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4) 中国只有一套完整的法院与检察体系,即由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的法院体系和由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检察体系。
(5) 中国只有一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完整法律制度。
(6) 现代中国的各个行政区都不是原本意义上独立的政治地域单元,没有任何一部分是作為一个政治实体加入中国主体的,而是作為完整国家的一部分存在的。
(7) 宪法规定地方权力来自中央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第89条规定:由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8) 地方国家机关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9) 国家的国防与军事事务统一由中央政府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处置,地方政府无权过问。
(10) 国家的外交权统一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协助中央处理各类涉外事务。

D. “一国两制”属单一制国家结构范畴

邓小平先生开创性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与澳门问题,实现了中国的和平统一,开闢了中国用和平方式统一国家的新途径,更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稳定与繁荣,维护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国家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其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一个成功范例,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国家间、民族间的争端,可以消除许多“热点”、“爆发点”,稳定世界局势;同时,“一国两制”构想发展了和平共处的原则,把和平共处原则由处理国家相互关係的领域,引向处理一个主权国家内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之间关係这样一个更新的领域,為和平共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从国家结构来说,“一国两制”属单一制国家结构范畴。因为《香港基本法》与《澳门基本法》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而且香港和澳门的行政长官还要由中央政府任命,表明香港、澳门的权力来自於中央的授予。当然,从治权来看,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澳门的行政、立法与司法权,亦即香港和澳门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管理权,此种形式与联邦制国家的地方自治权类似,甚至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权已超过了联邦制国家的地方自主权。可以说,“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施,使单一制在吸收了联邦制精华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完善。 香港和澳门回归前,都不曾有终审法院, 回归后,香港和澳门都有特区的终审法院。

E.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为台湾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我在香港和澳门的参访中,听到一个说法,曾有个提议,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当然,这个提议没有实践。 现在,有香港和澳门两个实践的案例,更好,更有说服力。 我认为,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实践中, 法律条款需要解释和修订,在这些年的实践中,两个基本法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解释和修订。 这样,丰富和完善了《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
(2) 大陆、香港和澳门的仲裁、民事法、行政法和刑事法等等的司法事务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争议和交叉的范围的协商和处理,等等,这类的实践,为两岸的交流提供了的解决的案例,具有模范的示范效果。同时,为立法提供了可靠和可行的依据。
(3) 在香港与深圳共同合作开发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澳门和珠海共同合作开发的珠海横琴新区中, 分别共同制定了《前海条例》和《横琴条例》, 这两个条例是香港和大陆、澳门和大陆的法律交叉覆盖、互相吸收优势,创新地走出合作共赢的道路。为两岸的合作提供实践的示范案例。将来,这样的示范案例会越来越多。 一国两制的路越走越宽。
(4) 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的示范案例,包括对占中运动问题的处理案例。

三、香港占中运动

占中指占领香港中环的非法集会。香港中环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 多家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都设在中环。香港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终审法院、解放军驻港部队中环军营、礼宾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筑物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也位于中环。 香港占中运动是指,“占领中环”,全称“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简称“和平占中”或“占中”。 占中运动是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及基督教牧师朱耀明在香港发动的一场为争取所谓“真普选”的政治运动。此运动于2013年初开始酝酿,提出以公民抗命为手段,采取占领香港金融区中环的交通要道的方式,来争取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能够公平实践“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提名权”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在香港为争取真普选而于2013年初倡议的7部曲群众运动,当中最后部曲為真正占领中环行动的公民抗命。最后部曲於2014年9月28日正式展开,占领扩散至更多地区,包括金鐘、铜锣湾和旺角等,最终演变成“雨伞运动”,并持续79日。清场后,添美道行人路上仍有人继续设帐蓬佔领,直至政改方案被否决。

近年来,“占领”运动在各国都有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这类“占领”活动在社会对抗情绪严重的国家经常会导致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而这种通过激烈对抗表达诉求的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法的,警方都有权依法处置。

“占领中环”不论如何掩饰包装,其本质都不是“公民抗命”,而是彻彻底底的“暴民抗命”,是一场挑动社会冲突的政治运动,具有高度的“对抗性” 。 其实,既然反对派一再宣称尊重中央政府的主权,那么为何不主动根据《基本法》框架,设计出一套既尊重中央又符合普选原则的提名及选举制度方案,供社会广泛讨论呢?这才最符合香港社会的利益。

(1) 理论准备

博士研究生周挺指出【3】, 在现代文明社会,法治模式是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最佳社会治理方式。这在中国的港澳特区也不例外,居民们普遍推崇法治原则。 对于“法治”的理解,近年来香港大学一直有法律学者在主张一种所谓“四层次说”,即法治具有四个层阶涵义:第一层次的法治是“有法可依”;高一层次的法治是“有法必依”;再高一层次的法治是“以法限权”;最高层次的法治是“以法达义”。

立足於这一“四层次”法治说,一部分港澳学者进一步认為,虽然根据基本法,其解释权属於全国人大常委会,但为了追求“以法限权”的法治状态而反对人大释法的行为是正当的;虽然基本法附件一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均明确港澳政制发展的决定权在中央,但為了实现“以法达义”的法治状态而倡“占中”、争“普选”的做法也是正当的。 上述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是荒谬的,在此基础上得出的进一步观点更是错误的。鉴此,对“一国两制”语境下法治概念进行一次澄清显然是很具必要性的。

“四层次说”是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所提出的, 来作为占中运动的理论依据。 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法治分為四个档次,最低档次的法治是“有法可依”的法治,即已经建立完备法律体系的社会治理状态;比它高一档次的法治是“有法必依”的法治,即法律完备且被当作主要管治工具的社会治理状态;再高一档次的法治是“以法限权”的法治,即完备的法律不仅已被当作主要管治工具,而且能够反过来规限执政权的社会治理状态;最高档次的法治是“以法达义”的法治,即在“以法限权”阶段的基础之上,已成立法律能够体现公义的社会治理状态。

“四层次说”有很强的欺骗性和煽动性。第一,戴耀廷副教授提出的“四层次法治说”,其实质是拣取法治理论中几个要素关键字,将之重新编排后所创作出的理论谎言。第二,不存在“以法限权”的标准模式,基本法本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基本法解释权规限了三大原则。第三,不存在“以法达义”的国际标准,“一国两制”大原则为港澳政治性选举制度的设计限定了两项原则性标准。

(2) “占中”勾结外国势力、策划和获得大量资金资助

香港《文汇报》报道,黎智英参加电台节目时承认文件中有关捐钱和美国朋友等都是事实,但他是凭自己的能力去推动,所有捐款“一毛钱都是自己赚的”,没有得到外国势力资助。黎智英称,不觉得自己是“乱港”。他说自己赞成马上“占中”,但泛民政团不同意,说明自己算不上金主。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表示,黎智英、李柱铭、陈方安生和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早前已被揭发接受外国巨额捐款,但这“祸港四人帮”一度死撑无问题,今次再被揭发黎智英向反对派献金,说明反对派与这个幕后金主关系千丝万缕。他认为,黎智英和外国政要过从甚密,其资金来源成疑,而“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接受其钱财的多名反对派人士,更令人怀疑是要替黎智英卖国服务。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21日黎智英与李柱铭、香港民主党前主席何俊仁和民主党前议员李永达四人密会。这已是过去3个月内第三次,第一次在5月初,第二次在“6·22占中公投”之后。除了上述四名核心人物外,李卓人、陈日君以及戴耀廷等亦曾经参与密会。 壹传媒旗下《苹果日报》近年因经营问题屡传财政困难消息,还可以捐出4000万元,这不能不令外界怀疑这些资金来源。

大家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中新网的更详细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4-10/05/c_127065673.htm

大家可以点击链接阅读星岛环球网消息的更详细报道。 http://la.stgloballink.com/hk/2014/1107/151740.shtml

大家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中华网的更详细报道。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41108/18940935_all.html

(3) 策划和人员培训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之夜》栏目首席记者金斯贝格尔在该公司官网撰文称,来自世界多地的人员参与策划组织了香港“占中”事件。报道说,香港的“占中”示威活动远非自发行为,而是有着深厚的外部势力策划和支持的背景,相关计划早在近两年前就已经秘密制定好,如2013年年初,策划组织者就准备好了一个动员1万人上街去占领香港市中心道路的计划。报道说,近期,世界多地所谓“人权活动人士”在挪威奥斯陆召开“奥斯陆自由论坛”,称其为世界最大的“人权活动人士”的集会之一。在“奥斯陆自由论坛”上,香港的“占中”示威活动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报道说,这些密谋的策略不仅仅策划示威活动的时间和性质,而且谋划了示威活动如何具体运行。很多参与香港示威的人都曾接受“特殊培训”,被培训者数量可能超过1000人。 该报道援引与会的美国一组织负责人拉基卜的话说:“(香港)抗议者被人教导,怎么在抗议中行事。”相关内容包括“怎么保持秩序,怎么与警察谈话,怎么管理他们各自的运动,怎么在各自的运动中使用‘指挥官’,即那些经过特殊培训的人”。曾在塞尔维亚组织学生抗议活动的波波维奇也是与会者之一。他说,不论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埃及,还是中国香港,都可以通过那里的运动看到那“一套规则”。

(4) 与台独势力勾结

2013年10月30日《大公报》报道, 反对派头面人物李卓人、朱耀明和郑宇硕早前高调赴台与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商讨合作“占中”,遭各界狠批引“台独”入港。但郑宇硕等人竟厚颜无耻不断狡辩,反对派阵营也为其护短,反指中央统战部和民建联亦与有关人士会面,企图转移视线。本港各界人士直斥,“占中”与“台独”同流合污绝非一般的会面和交流,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行动、政治表态”,须为此承担政治后果。反对派混淆视听,阻碍政改进程,破坏两岸三地互信的企图十分明显。 在密会后,三人伴着施明德高调举行记者会,施明德宣布他会积极参与“占中”,更公然将香港形容为“中国殖民地”,还提出要“去殖化”,态度明确,即是要搞“香港独立”,“我们不知道他们私下有什么交易,但从他们在记者会上的言论,明眼人都会看到,反对派是图谋引入外部势力推动‘占中’活动”。

(5) 占中运动

2013年6月10日 中国国务院发表了2.3万字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
2013年8月31日 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
2014年9月22日 香港学联发起的25间大专院校罢课正式开始。
2014年9月26日 香港学生在特区政府前的罢课示威升级。100多名示威者当天晚间冲入政府总部东翼对面广场。
2014年9月28日 戴耀廷9月28日凌晨宣布,和平"占中"运动正式启动。香港市中心地带部分瘫痪,警方在驱散抗议者的过程中,罕见使用了催泪弹,使得局势骤然升级。
2014年10月9日 香港学联等团体宣布扩大不合作运动后,以对港府施压。香港政府官员认为学联"动摇双方对话基础",决定取消原定于次日举行的对话。
2014年10月21日 港府与学生代表展开对话。学生代表批评港府提供给人大的政改咨询报告未能反映民意,并坚持“公民提名”特首候选人的无理要求。而政府代表则要求学生接受现有政改方案,同时指责占领运动出现暴力倾向,旺角局势“接近暴乱边缘”。
2014年10月28日 占中运动开始整整一个月后,“占中”三子的陈健民及戴耀廷宣布返回大学任教。
2014年11月19日 凌晨部分抗議者衝擊立法會大樓玻璃門事件發生。
2014年11月30日 学联宣布他们将升级行动:包围政府总部大楼,阻止特首梁振英和其他政府官员在12月1日前往工作。
2014年12月15日 最後的佔領區清場。

2014年10月3日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香港‘占中’十问”指出, “占中”组织者是以破坏香港的经济稳定与特区政府的正常运转来要挟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任由少数组织者为所欲为,则大多数港人将被“绑架”,最终必将损害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社会面临的分歧,要用包容、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抗争方式。对抗没有出路,和解对话才是唯一的渠道。

“占中”组织者不是不明白这些,“占中”行动给香港社会造成动荡和经济损失,更引发冲突与损伤,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占中”组织者仍然一意孤行,可谓包藏祸心、居心叵测。目前,“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承认”局面失控,并指未来的情况无人可预见。可恨的是,此人早前承诺 “占中”一旦出现破坏秩序或人群失控,将会宣布解散,但现在他眼见场面失控,却改变口气称已非自己力量可以叫停,这是典型的点了火头,然后拍拍屁股溜走,是不负责任的小人行政。组织者陈健民称占领行动已经不再属于任何组织,声称除非政府回应市民诉求,否则行动不知何时完结。另一位组织者朱耀明则带头煽动民众高叫“撤回方案、重启政改”等口号,扬言政府一日不满足他们诉求,就永不撤退。此两人暗藏杀机的言论显示其为达目的势不罢休,可能会不负责任地进一步加强冲突烈度,即使出现恶性事件、酿成大祸也在所不惜。此外,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绞尽脑汁散布诸如香港警察开枪、解放军出动等谣言,妄图激化矛盾,煽动市民对抗政府。对于“占中”组织者的种种卑劣行径,香港社会一定要高度警惕啊。

(6) 后勤保障

据香港《大公报》2014年11月6日报道,有媒体深入位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三个“占中粮仓”,惊见内里各式各样的物资堆积如山,保守估计,三个“粮仓”的物资估值逾130万元。另外,有客货车司机组织车队,从“粮仓”为占领行动调动物资,又指学联会协调物资的存放位置。 “占中”者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 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早前指出,“占中”一个月来耗用近千万支瓶装水,被消耗物资超过2.5亿元,当中不明来历的消耗品物资超过2亿元。据最新一期《东周刊》报道,原本存放在湾仔循道卫理堂的大量物资,已分批安置到港大、理大和城大,由大楼活动空间及房间改装而成的粮仓。其中,港大的粮仓规模最大,分别设置在两个地点,其中一个位于学生会大楼内,面积逾千平方呎,存货量相当惊人。 报道举例指,港大粮仓单是三层式口罩及N95口罩,已由30多个红白蓝胶袋盛载,如此分量,估计总值逾23万。其他物品如瓶装水、退热贴、急救用品等,数量亦相当充裕。 至于理大的粮仓则由该校学生、毕业生及义工营运,声称是公开收集市民捐赠,又表示学生会虽曾批出10万元购买“占中”物资,但资金乃全数由市民捐输,会方并无动用过拨款。 城大“粮仓”的位置则较隐蔽,逾千平方呎的多用途活动室,门外贴上“回收站”纸条,掩人耳目,里面则存放?过百箱物资,包括乾粮、雨衣和眼罩,甚至手机充电器,估计总值约近47万。八股势力瓜分旺角,报道又引述一名帮助占领人士运送物资的客货车司机,指原本储存大量物资的湾仔循道卫理堂,因被指应美国教会要求开放予占领者,在面对极大压力下,唯有将9成物资改为安置在大学。他又说,为怕有“蓝丝带”人士捣乱,粮仓的位置需要隐蔽。至于被警方形容为“高风险地区”的旺角占领区,周刊记者发现,该处至少有8个政党或团体“划地为王”,各自设置物资站,甚有系统及组织,其中以激进反对派人民力量及热血公民的物资站,最为财雄势大。各个物资站均设置重重封锁,谢绝外来人士进入,部分市民捐来的物资亦下落不明,其背后运作成疑。

(7) 反占中运动

反动的东西必然激发正义的力量出来维护正义。

2014年7月19日 开始“保和平、反对占领中环”的签名。
2014年8月17日 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今天发起“和平普选大游行”。据组织方统计,共有19.3万人参加,超过140万人签名(134万个实体票站签名和12.8万个网上签名)支持。
2014年11月3日 香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向特区政府递交收集到的183万余个签名,这些签名代表了香港市民反对“占中”的声音。大联盟发言人周融表示,希望政府回应民意,有所行动。 “占中”已成过街老鼠,堵塞交通要道39天的“占中”已经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反占中”将是一场持久战

(8) 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反应

这次香港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反应是非常好的,有理有节地应对这次暴风雨式的运动,没有一个人死亡,没有造成激进的反对派所要达到的流血。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平学教授在2014年10月3日在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香港‘占中’是一场反对派蓄谋已久必定要来的风波”中指出,

此次人大常委会8·31决定出台,明确否定了反对派打着“国际标准”旗号兜售的“公民提名”等各色非法主张,当头棒喝“占中”者的政治诉求!尽管“占中”策动者哀叹战略上已经失败,但依然置若罔闻,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铤而走险,发动“占中”,行动中宣传鼓动、后勤支援、日夜接力,其组织策划之严密、其指挥策动之有效,远非“占中三子”声称的这不是他们有组织的行为,属于群众自发的行动。这说明“占中”是一场有组织的非法抗争运动,根本就不是什么公民抗命,因为回归以来前所未有的民主进步事实有目共睹,香港主流民意认同在人大决定基础上实现普选,否定和对抗有望实现普选的历史性机遇,反对和对抗实现民主的跨越式发展荒谬至极、荒唐至极,毫无任何正当性可言。

香港“占中”是一场反对派蓄谋已久必定要来的风波。 对于历经150多年风雨沧桑、克服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香港来说,对于走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探索实践“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仅仅十七年的香港特区来说,既然这场风波一定要来,就让它来吧!“一国两制”这艘巨轮前进的航路必定风雨兼程。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风雨何以成材?“占中”只会使越来越多的港人更加深了爱国爱港的意义,只会让被蒙蔽蛊惑的年轻人幡然警醒、尽快成长成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历这场风波洗礼的特区和她背后强大的祖国,一定会风采依旧,昂然向前。

(9) 香港“占中”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014年10月3日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香港‘占中’十问”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给外国势力代言人成功上位夺取最高香港治权,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如果接受全国人大相关决定,就意味着西方多年扶持的反对派势力,将长期无缘问鼎特区行政长官,这将使外国势力费心费力费钱支持扶植香港反对派、试图控制香港治权的多年努力落空。因此,外国势力及其支持的反对派势力十分焦虑与恐慌,于是采取“占中”这种孤注一掷的动员方式,力图通过误导民众参与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迅速削弱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迅速控制话语权,迅速拓展反对派的政治生存空间,甚至企图迅速催熟一种由反对派左右香港治权的政治土壤,这便是香港激进反对派之所以不顾多数港人的反对迫不及待地推动“占中”行动的重要原因。

(10) 香港“占中”,谁在捣鬼?

请点击仔细阅读2014年10月3日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香港‘占中’十问”指出,长期以来,香港“占中”背后的西方势力,如鬼魅般如影随形。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有几个例证的更详细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4-10/03/c_1112709140.htm

(11) 为什么西方媒体把香港“占中”看成是香港版的“颜色革命”?

2014年10月3日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文章“香港‘占中’十问”指出, “占中”,打的是“民主”“自由”旗号,受的是西方国家在全球推行“颜色革命”的外在影响,当然,它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以及香港内部的社会生态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占中”从表面上看,是要寻求“真正的民主”,实质是一些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搞乱香港进而搞乱中国的图谋。

其实,西方媒体已经作了定性,即“占中”实际上就是世界上一些地方曾经多次上演的街头政治、“颜色革命”在香港的翻版。香港“占中”启动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可谓欣喜若狂,它们毫不掩饰地公开宣称香港“占中”是一次“颜色革命”。美联社以“雨伞革命在香港扩散”为题加以报道;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香港“占中”称之为“雨伞革命”登上了杂志封面;英国《独立报》更是将香港“占中”称之为“雨伞革命”;英国《金融时报》更是以《雨伞革命让人质疑一国两制》对香港“占中”进行报道;《华尔街日报》以《香港民主觉醒》为题,称香港人“现在终于明白到只有争取,才有机会得到民主”。

到底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相信世人都看得明白。

(12)后占中运动

这次占中运动以极其丑恶的表演给香港人民和大陆人民狠狠地上了一课。

a. 这次占中运动给香港社会造成巨大撕裂和分化,给香港造成了各个方面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次占中运动也让热爱中华民族的香港人民更进一步看清了外国势力和反对派的险恶用心和破坏香港、破坏中国的险恶目的。

b. 我们要坚决地共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权威。 要清醒地认识,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 要依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依法(香港基本法)治港,坚持爱国爱港,坚持一国是两制的前提,一国两制是一国和两制的有机统一。

c. 这次占中运动让建制派更加团结起来。

卢文端理事长指出【4】,温和泛民出路不在激进而在做「忠诚反对派」。 有人说,香港的「忠诚反对派」也可以称之为建制派的一部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即使温和泛民成为「忠诚反对派」,那也是反对派,而不可能是建制派。「忠诚反对派」与建制派是不同的,

第一,「忠诚反对派」虽然尊重宪制、尊重「一国两制」,但对「一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与建制派有很大的不同。建制派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制度通常采取认同或理解的态度,主张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融合,鼓励香港市民多了解国家的制度和各方面的发展。「忠诚反对派」则不同,其对于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最多只限于「尊重」、不反对,但不会认同,不会轻易表示理解,而且往往会在法制、民主、人权等问题上提出种种质疑,对于两地交流的态度也是步步为营,甚至持有抗拒心态。
第二,在香港的民主发展问题上,「忠诚反对派」与建制派有极大的分歧。温和泛民即使以「忠诚反对派」的取态对待政制发展,但在是否及如何遵循「循序渐进」、「实际情况」原则以至行政长官爱国爱港的问题上,都会与建制派出现极大甚至是激烈的争议。
第三,在是否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问题上,「忠诚反对派」与建制派的取态也不相同。香港的政治派别不是以社会成分来定位,而是以与特区政府的关系来区分。所谓建制派,就是指在基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施政问题上,对特区政府基本上采取支持态度的派别,反对派则与之相反。「忠诚反对派」「忠诚」的是宪制,而不是特区政府的重大政策。他们对特区政府的施政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支持以至反对的态度。

显然,说「忠诚反对派」可称之为建制派的一部分,既不符合事实,也可能会「吓怕」那些不愿成为建制派或者怕被人标签为建制派的温和泛民人士。这种说法不利于推动温和泛民成为「忠诚反对派」。

温和泛民转化为「忠诚反对派」,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自己对香港以至对国家,都有好处。当然,「忠诚反对派」的发展空间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中央希望「忠诚反对派」发展成为泛民的主流,当然会有具体的跟进行动,问题在于泛民如何响应。

d.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反对派和台独势力和外国势力,将会发动类似占中运动,破坏香港、破坏中国, 斗争还会继续,将会更加激烈。 外国势力进行渗透,主要通过:

  • 反对派
  • NGO (非盈利机构)。打着漂亮的旗号,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 媒体,包括网路媒体
  • 学者,尤其是从国外回去的学者
e. 我建议,香港政府和立法机构加快通过第23条的立法,为香港的长治久安铺平道路。

f. 我建议在香港推行爱国教育,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这样让反对派没有反对的理由):

在美国芝加哥,在小学、中学, 每天上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读这句话:
The Pledge of Allegiance(宣誓词):
I pledge allegiance to my Flag and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我宣誓忠于我的旗帜和它所代表,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的共和国。)

在香港的小学、中学, 每天上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读这句话:
我宣誓忠于我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家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与公正!

另外, 借鉴美国的做法(这样让反对派没有反对的理由), 在学校和所有公共场合举办集体活动(像球赛等)时,全体起立,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刚开始,一定会有抵触情绪,习惯后就好了。

g. 这次很多学生参加占中运动。政府对他们要依法管理,同时,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创业和就业,多加强与大陆的交流,理直气壮地向他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基本法、一国两制, 理直气壮地向他们宣传中华文化。

h. 在宣传和媒体上,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挑大梁, 用年轻人的语言、思维方法和他们喜欢的方式,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基本法、一国两制,理直气壮地向他们宣传中华文化,这样去抓住媒体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i. 我们海外的华人对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很了解。 我建议,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和澳门中联办、中国外交部等官方机构主动到美国、英国、欧洲等西方各国和联合国等,办一国两制的成果展览和各类宣传,以实际成果的图片、影视和各类研究文献,全面详实地展现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来消除各种误解、辟谣和不实的指控,把宏大的、正面的宣传展示给全世界。 如有可能,在台湾展出,就更好了。

四、 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以后,香港和祖国人民一起,战胜很多的苦难和危机:
  • SARS
  • 亚洲金融危机
  • 2008年美国和西方的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冲击
  • 粉碎了由西方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香港占中运动和港独运动
在2014年统计,回归后17年香港的特区政府储备累计增长65.2%, 外汇储备增长了2.35倍。香港的失业率(从2014年到2017年)一直保持在3.6%以下。香港的居民收入一直在增长。香港国际收支扭亏转赢,并保持稳定。GDP一直在稳定增长。所以,香港在回归后,高度发展和高度繁荣。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粤港澳湾区的大发展,香港将发挥重大作用,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荣誉会长花俊雄说, 《南京条约》是个英国逼迫清朝签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政府要收回香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不可能赢。1997年中国成功收回香港,邓小平替蒋介石雪了耻,为我们中华民族雪了耻!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先生的首创,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来和平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 让我们中华民族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成功建设和发展了香港和澳门,我们中华民族雪耻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了! 我为之落泪,为之骄傲!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和大陆的最终统一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典范。让我们全世界的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 注释

1. 曹二宝,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研究部原部长, 在北京讲解一国两制演进与全局战略,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5年7月8日

2. 朱显龙, 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两岸与澳台关系学会理事长, "单一制和平统一需要大融合", 2015年

3. 周挺, 澳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国两制”语境下的法治标准 , 2015年

4. 卢文端,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 “关于「忠诚反对派」争议的几点响应”, 香港《明报》, 2015年9月8日

5. 鲁宁,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不折腾的澳门欣欣向荣, 观察者网 2014年12月19日

2013©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